程,相关费用自己出。

    有些大户人家同意了,而有些人家只得无奈将自己的房屋,卖给大帅府。

    大帅府出价公道,这些卖房的人家倒也不会太过心疼。

    大量房子收购到手后,黄晟做的事情,就是成立了拆迁大队,又吸纳了一批劳动力。

    不过由于之前资金的大量消耗,拆迁大队的工资就不是日结了,而是统一成了月结。

    经过前面几次事件,大帅府在民众的威信度日益增加,所以,拆迁大队的新员工,除了几分牢骚,就默认了这个结算制度。

    当然,照样包吃。

    黄晟手上没有几个心腹了,干脆就把黄府的老管家李伯派去担任这个拆迁大队的队长。

    李伯虽然有一定年纪了,但是经验丰富,姜还是老的辣,去了没多久,就把拆迁大队的大权牢牢抓在手上,开始执行黄晟的命令——拆迁!

    大量的旧房被拆迁大队强制拆掉,拆迁产生的建筑废料,全部被运往镇外连接陈村的洋灰路附近。

    在那里,一群从外地招聘而来的泥瓦匠和本地招聘的劳动力已经等候多时。

    在通往陈村的洋灰路两边的土地,早已经被黄晟购买,黄晟让泥瓦匠他们统一平整地面,打好了地基,然后拿着这些还可以使用的建筑废料,开始建起房子来。

    房子按照黄晟的规划,都是统一方正结构,两房两厅,配带一个厕所,另外后面还有一个不大的小园地,这是为了方便华夏居民自古以来,就有的门前门后种菜习惯。

    人多力量大,拆迁大队拆房送建筑废料,泥瓦匠建房消耗建筑废料,两者形成了一种互补的结构。

    只是随着拆迁和建筑的同步进行,黄晟又发现了另外一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情了。

    砖块这类建筑材料,不够用了。

    老是从外地采购砖块这些东西到底成本过高,在手下人的建议下,黄晟考察了整个徐家镇后,在三田村选址,成立了徐家镇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烧砖厂,依靠任家和黄家的人脉,从省城重金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和购买设备。

    其实说的好听,其实就是一个手工作坊。

    黄晟手上已经没有可用之人了,就直接把任命权交给了黄百万。黄百万考虑了一下,任命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当厂长,又在自己的商业网络中,挑了一个忠诚可靠的生意手下,去辅佐他。

    对此,黄晟并无任何意见。

    他只是想要整个徐家镇走上良性循环,可以给他提供助力,不要像现在一样,占用他大量的宝贵时间。

    随着这个手工作坊的运行,三田村大量的人力被吸纳。

    一段时间的运作后,烧砖手工作坊顺利出产大量的砖块,砖块被徐家镇各地的建筑工程采购,这个手工作坊走上了良性循环,不再需要让黄晟给它供血。

    于是黄晟干脆让它财务自我结算,除了规定每个月必须上缴给大帅府,其实就是交给黄晟的资金,还有不准克扣工人的工资待遇之外后,剩余收益自己分配。

    黄晟的这个决议让黄百万的另外一个儿子动力十足,一心想做出一番成绩给黄晟和黄百万看。

    砖块的热销和火爆,引起了镇上一些乡绅的眼红,在伸手进入这座烧砖作坊不成功之后,他们联合起来,找到了“徐大帅”,说也想要建一座烧砖手工作坊。

    “徐大帅”背后的男人黄晟听到了,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所谓一家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有了竞争,才能更好地发展。

    于是这座以原徐大帅亲兵队长的父亲为主投入的徐记砖厂,也在三田村隔壁的平阳村建立起来了,又有一批百姓被转职成了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