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桂系一家,我们再把唐生智请出来,不战便已经胜了一半。”杨永泰轻描淡写的说。

    此计谋一处,在场的人无不色变,李伯阳也是暗暗心惊,这个杨畅卿实在太厉害了,计谋之毒辣让他想起三国时期的毒士贾诩,环环相扣,令人防不甚防。

    “好计谋!”

    蒋介石大喜过望,伸出了大拇指赞不绝口,原本的忧虑一扫而空,他看着智珠在握的杨永泰,心中生出了无限雄心,若天命不在己,又岂会有这样的谋士辅佐自己。

    “伯阳,你要去山东把军事抓起来。”

    蒋介石看向李伯阳说道:“你肩上的任务很重,不要给敌人可乘之机。”

    李伯阳沉声道:“学生明白。”

    ……

    7月底,李伯阳重回山东,整顿军务之余,忙碌的重点还是在‘新政’上,现在国家统一,各省处于暂时的和平中,正是集中全力发展工商业的时候,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在济南周边建立起了上百家工厂,几所大学也都陆续招收了新生,呈一派繁荣的景象。

    李伯阳推行‘新政’越久,越发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个军事将领,他的确是天资横溢,智勇双全,可政务经济建设,这就需要很专业的知识了,粗放的经济建设往往事倍功半,且隐患很多,繁多的状况让李伯阳深刻明白了马上得天下,和马上治天下截然不同之处。在这一点上,李伯阳是开明的,他深知术业有专攻的道理,自己干不成就请会干的人来,派人打探了国内最知名的经济专家有哪些,而后亲自登门去请。

    请的头一位是享受盛誉的马寅初,他是北洋大学冶矿专业毕业,又在美国留学,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在中国的经济学领域是执牛耳者。李伯阳备了份厚礼去请,可惜马寅初已经受蒋介石的邀请担任了国名政府立法委员和经济委员,治理一个国家和治理一个省份,具有爱国抱负的马寅初选择了前者,不过李伯阳礼贤下士的态度感动了他,他为李伯阳制定了一个详实的经济建设计划,另外推荐了几位经济学大才。

    尽管没有挖到马寅初,可总归有了不小收获,李伯阳彻夜通读了马寅初的经济建设计划,与董思白、何思源等幕僚研究讨论,决定部分采用施行。另一面,何思源费尽辛苦请来了醉心于乡村建设的国学大师梁漱溟,梁漱溟对山东开展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很感兴趣,李伯阳对他礼遇有加,任命他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给予50万大洋的经费,由他任意在山东一个县开展研究。

    安顿好梁漱溟,李伯阳马不停蹄的去了天津南开大学,找上了任南开大学任教的何廉,这是马寅初为他推荐的财政部长,马寅初在与李伯阳谈及何廉时,曾推崇备至道:“何廉先生的才能,举国都找不到第二位,我谈经济可以,但论起操作经济,就万万比不上何廉先生了,李将军若要找一个财政厅长,在没有比何廉先生更合适的人了。”

    辗转打听找到何廉的时候,他正在给学生授课,明净的课堂里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讲,除了何廉讲课的声音外,只有学生做笔记沙沙的声音。李伯阳让杜汉山在外等候,他悄然进了课堂,在后排找了个座位坐下,他要听听何廉是不是如马寅初所说的那么有本事。

    何廉在讲台上引经据典,以浅显的语言将经济事例和书中经济学论断进行剖析,并夹杂很多经济学者的不同看法,以及他个人的见解。他对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极为抨击,直言北洋政府是借款政府,没有一个政府最基本的经济运行体制,这样的政府即便没有北伐军,一旦外国停止借款,政府养不起军队,也养不起公务员,他亦将自我灭亡。

    学生们在堂下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忽然教室后面有人举手问:“请问何教授,国民政府也在和外国借款,如此说国民政府亦将走向北洋政府的老路吗?”

    所有学生回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黑色中山服的青年正站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