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也不少,但赵雅之这些照片却给他一种见到了仙女的感觉——原来一个女人可以美得不食人间烟火。

    “你拍的?”马成昆咽了咽口水问。

    康剑飞点点头,问道:“杂志那边准备好了吗?”

    马成昆强忍着继续欣赏仙女的冲动,收起照片说:“早准备好了,就等你的照片。”

    两人口中所说的杂志,就是《东方rì报》旗下一本叫做《东方周刊》的娱乐杂志。这本杂志当初创刊时,是看到《明报周刊》热卖而跟风出版的,可惜销量一直上不去,每期只能卖几千份。

    此时的香港,《明报周刊》可以算是娱乐杂志中的王者,《东方周刊》办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越。康剑飞给马成昆的建议就是,将《东方周刊》从一本娱乐杂志转型为时尚杂志,别辟蹊径才能取得好成绩。

    此时的香港还没有真正的时尚杂志,香港人对名牌的观念也未成形,许多年轻人的衣服不是去衣店买的,而是就近找裁缝做的。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名牌的概念被潘迪笙树立起来,加上香港社会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世界各大时尚杂志才纷纷进入香港。

    康剑飞也不是要马成昆做成纯时尚杂志,毕竟如今香港的时尚市场还处于拓荒时代,所以建议他做一本娱乐与时尚元素并重的杂志。将原本的周刊变成半月刊,并且加大杂志开本,使用更优质的纸张和油墨来印刷,做成一本从外型上就能区别于《明报周刊》的jīng品杂志。

    如今许多世界名牌都已经进入香港市场,但大多数香港人对它们并不太感兴趣。一旦这本杂志销量提高,并且在读者心中树立起一定的时尚意识,必然会吸引到无数世界名牌的香港经销商,到时广告费肯定会赚翻。

    按照康剑飞与马成昆的约定,如果改版后的《东方时尚》(即《东方周刊》),销量突破一万五千份的话,马成昆就一次xìng付给康剑飞3万元的策划费,并且《东方rì报》和《东方时尚》免费为康剑飞的电影做一个月的广告宣传。

    康剑飞最喜欢做的就是一举数得的事情,帮马成昆策划改版《东方时尚》,完全是一时兴起,但做成后收获却不小:一可以加固与马成昆之间的交情;二可以赚上一笔现金;三可以包装出一个完美的赵雅之,扭转其在公众当中的负面形象;四可以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免费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