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根本负担不起那庞大的开支,也没有那么多庄子可赐,于是,除了跟皇室较亲近的宗室能靠着皇室的赏赐日子过的不错外,其他不亲近的,虽说是王爷,但根本没有王爷的体面,徒惹人笑话罢了,更甭提那些低品级宗室了,只是挂着个封号罢了,啥收入也没有,活的真是很苦逼。

    本朝不想让百姓嘲笑天家的王爷也会过的困窘,所以便修改了这个世袭原则,将世袭罔替改为了递减:亲王可传承五代,郡王四代,依此类推,奉国将军只能世袭一代,再下面的就不能世袭要代降了,当然这里的世袭是指嫡长子,其他嫡子没这个待遇,要降一级袭封,镇国中尉以后代降的才不区分是不是嫡长子。且考虑到前朝就是因为贵人纳妾过多,庶子太多,导致郡王泛滥,所以本朝规定,亲王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嫡子封郡王,庶子不封郡王,降一等,只封镇国将军,仅此一举措就将王爷的数量控制住了,毕竟嫡子数量有限,同样,郡王以下也是这个规矩,上面说是为了体现嫡庶有别,其实是为了压制高等级宗室的数量,因为只要高等级宗室数量不大,低等级宗室因着他们的俸禄和需赐的官庄较少,皇家就开支得起了。——这也是亲王郡王数量较少,朝廷能全部圈养在京城的原因了。

    比如,就拿安平郡王这个郡王等级来说,郡王的嫡长子封为郡王,其他嫡子封为镇国将军,庶子则封为辅国将军。嫡女封为县主,庶女封为郡君。

    虽然降级袭封,但到底是宗室,一个祖宗出来的,也不想开国皇帝在地下看到自己的后代衣食无着?所以到奉国中尉后没封号也就没俸禄官庄后,还能得到跟秀才们一样的待遇,即不用服役,田地在一定亩数内不用交税,然后还“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酰之属官给之”,虽然东西不多,但也算是对先祖血脉的照顾。

    虽然说降级袭封的话,如果只按嫡长子往下数,大约要二十来代才会变成平民,但非嫡长子的嫡子,特别是大量宗室人口重要来源的庶支,降级到平民的速度则会快的很。

    比如,就像安平王府这样的郡王一脉,第一代庶子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庶子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的庶子封奉国中尉,这就是最末一等了,于是从庶支上看,只需四代就会降成平民。

    男系都这样快,女系就更快了,辅国将军的庶女就只能封个最末等的乡君,镇国中尉的女儿,无论嫡庶都没有封号了,庶支只需两代就会降成平民,比男系还快。

    因除了嫡支外降的非常快,这样就保证了要领高额俸禄和赐大量官庄的宗室较少,主要都是些领微末俸禄的宗室,而且还符合宗法提倡的对嫡庶有别的规定,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从上就看的出来,这奉国将军在宗室中排号不算垫底,但也不算高,中不溜的位置,年俸六百两,官庄六百亩,不过品级倒不低,有三品,也就是说,李元娘嫁过去就是个三品诰命,倒比简安宁差点获得的四品王世子庶妃还高两级(品级分正从,正从加在一起,便是高两级),很是不错了,毕竟她的出身摆在那儿,能嫁给高出她父亲八级的人为正妻,那真算高嫁了,像简安宁这样突然成了世子妃的,那还是因为赵栩脑抽了,想将简安宁弄过去折磨,所以她才有那运气的,要不然也嫁不了那么高品级的对象。

    不过李元娘一想到李二娘是正一品的侧妃,她虽是正妻,却是正三品,低了四个品级,将来,李二娘的丈夫若封了亲王,她的孩子虽是庶子,但能封一品镇国将军,她的孩子只能做三品奉国将军(李元娘那未婚夫刚袭封奉国将军,按可世袭一代的规则,他儿子还能继续做奉国将军),足足低了四个品级,就算李二娘运气不好,她丈夫只封了个郡王,那她作为郡王侧妃也有正二品,而她孩子也能封二品辅国将军,总归是比她和她儿子的品级都高,心里那能不气吗?她才不管正不正妻呢,只知道比李二娘地位差多了她就满肚子火了,于是这时李元娘便不由怒道:“受了她的连累不算,嫁的比她还差,真是气死我了!不行,我不能眼睁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