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看她态度较好,就不跟赵柏计较了,毕竟他今天是来干正事的,可不是来跟赵柏吵架的,当下口气便缓和了许多,道:“要真不愿意走,想留在王府也行,我去跟赵栩说说,不把你们送去我的官庄,就让你们暂时借住在王府,当然,我也不会让他养,你们的生活费还是我出,这样,你们仍要做好待遇降低的事,这样怎么样呢。”

    众人虽心有不甘,但赵松说他要养他们,他们也不敢拒绝,说不让他养,非要赵栩养,那到时既得罪了赵松,赵栩还不一定会接手,两边都不养他们了,那他们可就要惨了,所以除了忍气吞声还能怎样?

    于是便勉强同意了赵松的这个提法,毕竟住在王府总比住在偏远的官庄好多了。

    赵松便装作要去跟赵栩说说的样子离开了一会儿,赵松一离开,殿里众人便纷纷骂了起来,有骂赵松是个神经病,他们明明在王府住的好好的,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也有骂这是赵栩故意安排的,所以赵栩不是个玩意儿的,可惜找不到证据,倒也不敢拿猜测直接扣赵栩一顶苛待弟妹的大帽子。

    一时现场嘈杂一片,大家俱是愤愤不平。

    正在交头接耳谩骂之际,赵松回了来,笑容满面地跟众人道:“诸位,有个好消息要跟大家说,王爷不但同意你们仍住在王府,还说,他作为兄长,也会尽一份力,以后我出多少,他就出多少,不让我一个人抚养你们,所以你们的待遇虽比不上原来的水平,但应该比我想像中的要好一点了。”

    ——当然他是一文钱没出的,所谓的双方共同抚养,其实都是赵栩出的钱。

    先是绝望到了极点,这时陡然听说以后不至于吃糠咽菜,众人的心情便好了许多。

    所以这便是先抑后扬的好处了,要是一上来就说待遇大降,谁受的了,这会儿先让众人绝望到了极点,突然又说情况不至于那么糟,于是众人便能接受了。

    一场抚养问题,便以众人待遇大降为代价结束了。

    不过让赵栩不明白的是,沈太妃依然没出去。

    之所以没出去,显然是沈太妃权衡了下,还是觉得呆在王府比在外面要合算些,所以才会这样。想想将来成亲的大量礼金,想想封在银库里一旦给赵枫、赵枫会花光的婚银,沈太妃会不愿意走也很正常。

    虽然有人在降低待遇后骂娘,但因这事是赵松多管闲事导致的,众人实在是骂不到赵栩头上——虽然不少人都猜测是赵栩指使赵松弄出来的,但因为没证据,红口白牙地指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虽见赵栩没大发慈悲,将赵松轰走,并让他们继续保持以前的生活水平,却也没人敢说什么,毕竟被赵松那样一闹,他们根本没立场指责赵栩啊,怎么指责呢,人赵松说带他们走了,是他们自己不走的,那这样一来,他们在王府过什么样的生活,跟赵栩又有什么关系?又不是赵栩逼他们留下来的。

    这个发展结果显然是赵栩乐于见到的,所以自执行后,看账上的开支小了许多,让赵栩高兴不已。

    赵栩高兴,李太妃就不高兴了,她事后听到了儿子做的事,气的将儿子找了过来,狠狠地骂了他一顿,道:“你脑子进水啦?帮赵栩省钱?”

    那天从王府出来后,她越想越不对劲——那个吓倒她的信,笔迹虽与老王爷的有点像,但看着总像是描的,不像是写出来的,因为那些勾连笔画显的太僵硬了,所以她就怀疑是赵栩或简安宁搞的鬼,但因找不到证据,所以只能是一边猜测一边痛骂,当然了,只敢私下痛骂,都不敢跟儿媳等人公开谩骂,因为她走的时候不是说了嘛,她是为了遵守老王爷的遗命才离开的,这会儿又翻悔,说是被简安宁或赵栩陷害走的,那别人不是要觉得她当初说的话是假的,不打算听老王爷的话,不是真心想走的吗?这对她名声可不好,所以这会吃了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并不敢跟别人嚷嚷。

    就算不敢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