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好,她自然会跟孙姨娘一样干,让女儿去奉承简安宁的,暗道孙姨娘没有权势,不能像自己这样将女儿送进陪嫁队伍,却祸兮福所倚,如今倒因这样,有了更好的前程,让她怎能不叹息?

    这时简姑妈听了简老夫人的话,心思便活动开了,暗道的确,要将女儿捞出来,一个王府通房,想再嫁宗室太难了,但如果是寡妇,却又不一样了,至少名声上好听点,寡妇嫁鳏夫,在这个社会看来尚算正常现象,所以简老夫人便那样说的,而简姑妈也是这样想的,暗道如果真能嫁个宗室鳏夫,到时生个有铁饭碗的宗室子弟,不是比什么都强?女儿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受苦了,于是便应了下来。

    倒不是简府的人一个两个嫁不掉,就想嫁宗室,只是简安宁是王妃,来往的大多是这些勋贵家庭,而公侯门庭不但一代只有一人能袭爵,不像宗室,只要在分封范围内,生的孩子都是能袭封的,而且,要嫁的是公侯伯子男等五爵家庭出来有嫡子的鳏夫,要想孩子袭封,还得像齐侯府上的匡氏那样钻营,就算钻营到了,在别人嘴里也留不下什么好话,哪像嫁给宗室,不用钻营,只要有孩子了就能分封的好,所以几人受限于简安宁来往的人际范围,想让她帮忙的话,自然只能将眼光转向更适宜婚嫁的宗室群体。

    其实就不说这个原因,简姑妈也更倾向于把女儿嫁给宗室,毕竟官员家庭虽有实权,但简姑妈想着当官的都是有风险的,还不知道女婿将来能当多大官呢,就算当了大官也伴君如伴虎,所以自己女儿还是嫁这些有铁饭碗的宗室好些。

    又想着,自己儿子非常的没出息,当官看来没指望,毕竟跑官的费用她根本花不起,而简安宁那边也不知道能不能帮忙,所以也许,该多想几条路,也好这条路不行走那条路,而这个多几条路中,她就想到了一条,想着也许该让他娶个宗室女较好,哪怕是县君乡君呢,娶了后,他就成了仪宾,朝廷一样给官庄和俸禄的,怎么看都比做官强,毕竟要没做那些有油水的官,还没这个收入多呢,所以简姑妈便想着,到时看简安宁要是不能帮自己儿子谋个差事,就让她帮忙找门宗室女亲事吧。

    因想清楚了这些,于是简姑妈便收了先前那一番要去王府找简安宁讨个说法的作派,琢磨起了怎么讨好简安宁、好让简安宁将来给自己儿女弄个好前程的事来。

    这一想,还真让她想到了一些来,于是便道:娘,说到讨好宁丫头,您可有什么好办法?

    简老夫人看了她一眼,道:我正愁不知从哪儿下手好呢,怎么,你有好主意?

    简姑妈不由笑道:我是想着,既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的好,女儿觉得,不如对张氏好些。宁丫头向来对她这哥哥和嫂子厚爱的,而如今三房里因英丫头要嫁到侯府为侯夫人,三嫂又不讨喜,让钱姨娘越发地嚣张,对张氏也颇多不敬,并不将她放在眼里,所以娘不如对张氏厚待些,压一压钱姨娘的嚣张气焰,如何?这样宁丫头看了,肯定会高兴的。

    她一想到儿女的前程就落在简安宁身上,便不顾简安英将来是侯夫人的事了,毕竟侯夫人又如何,再怎么也比不上王妃啊,况且人脉方面更及不上,根本没法给自己女儿找个宗室子弟嫁了啊,如果自己女儿不能嫁个宗室子弟,凭她的条件,还不知道能嫁什么呢,简安英根本帮不上忙,既然帮不上忙,那她地位再高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对她无益,那她当然不会巴结她了,所以哪怕钱姨娘的女儿将来是侯夫人,她仍撺掇着简老夫人压她的气焰。

    正巧简老夫人也是这样想的,虽然简安英的确讨她的喜欢,但是再怎么喜欢,如果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那也跟讨自己喜欢的猫儿狗儿一般无二了,自然不会让她重视。

    所以这时听了简姑妈的话,便点头道:你说的也是正理,本来这妾室就该安分些,那样嚣张,未免过了。

    她这时倒记起当初二房生母刘姨娘让自己难看的事了,再加上要倚重简安宁,所以这时对钱姨娘便生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