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落差,又担心老夫人会撑不住、自己失了靠山,出门的时候还要面对众人怪异的打量……种种情况加起来,陆元对陆离的憎恶达到了最高。

    巧的是今儿出门,好容易借着梁姨娘跟阎都督搭上了关系,陆元正想再接再厉的去阎家刷个存在感,不想却听到了这么一则流言。

    当时在阎家,陆元不敢发作,一路忍着回到家里,偏小齐氏又一副半死不活的枯槁模样,陆元愈发不喜,抬腿便来到了西跨院。

    这些日子,因着阎家和梁夫人的关系,陆元对梁姨娘很是宠**,梁姨娘仗着‘先知’,不着痕迹的帮陆元出些点子。可惜的是,陆元目前只是‘宠信’梁姨娘,并不是‘信任’她。

    所以,哪怕梁姨娘说的都是对的,出的点子也是极好的,陆元也没有放在心上,稍稍用了几个,更多的却都丢在了一旁。

    梁姨娘暗自焦躁不已,却也没办法,前几次的失败告诉她一件事,这个时代就是‘出身决定一切’,她是商户女,又做了人家的妾,在身份上就要矮人三等。似她这样的人,想要成功,更是千难万难。

    唯一能依仗的便是陆元,所以,哪怕陆元并不把她放在眼里,她依然要拼尽全力的帮他筹谋,给他出谋划策。

    幸而陆元也听了梁姨娘的几次劝说,出去交际的时候,与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将军相处起来也越来越融洽。对此,陆元很满意,觉得自己还是很有能力的。当然,他也没有全然抹杀了梁姨娘的功劳,虽没有给她实质性的奖励,但两人相处的时候,倒是越来越轻松、随意。

    这不,陆元刚进了西跨院便开始发泄起来,各种粗话、各种真话相继出笼。显然是把梁姨娘当自己人的节奏哇!

    梁姨娘见了,倒也不担心,等陆元发泄了一通。脸上的怒气渐渐消退,这才笑盈盈的凑上来。故意说道:“世子爷,二爷辞官这事儿,定有内幕,却不是您猜测的那般?”

    陆元刚刚发泄完,只觉得心气顺了不少,正欲坐下来吃杯茶歇一歇,不想却听到梁姨娘的这番话,顿时立起了眉毛。阴阳怪气的说道:“哦?不是我猜测的这般?那又是‘哪般’?我竟不知,咱们梁姨奶奶还是个女诸葛呢,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过是个贱妾,给她点儿好脸,她就不记得自己的身份了!

    梁姨娘仿佛没听出陆元话里嘲讽和怒意,不答反问:“世子爷,您可知道这几日二爷总是出门?而且一去就是一整日,直到天黑才风尘仆仆的回来?”

    “哼,我当然知道,这混小子每天出去。可不就是去散布谣言?”陆元没好气的说道。

    梁姨娘笑着摇了摇头,“奴悄悄命人去打听过了,二爷并不是去散布谣言。而是出城去了昌平。”

    陆元正欲训斥梁姨娘一番,然后摔门出去,忽的听到这句话,愣了下,“昌平?他去昌平做什么?”散布流言最好的去处是酒肆、茶楼,甚至是青楼啊,陆离却巴巴的跑到昌平,难道他又有什么阴谋?

    梁姨娘不缓不慢的说道:“奴也不知道二爷去昌平做什么,不过。奴却听说,二爷不但去了昌平。还时常去工部,对了。听说还请工部的员外郎帮他画了房样子……”

    梁姨娘将前世发生的事,假借‘听说’为由,全都告诉了陆元。她虽然没有言明陆离夫妇要开书院,但话中已经隐隐的带了出来。

    只要陆元不是个傻子,他应该能猜测出来。

    事实上,陆元确实不傻,皱了皱眉头,不解的问道:“老二要开书院?所以才要辞官?可书院有什么好的?放着官不做,非要去当教书先生?”

    当然是为了结交、拉拢天下的读书人,继而创立学派,青史留名啊!

    但这话梁姨娘却不能说,她含糊的答道:“这个奴也不清楚。不过,世子爷,二爷一向奸诈,二奶奶又是商贾出身,他们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