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无虑的她,也开始知人事了。

    她开始为父母之事愁烦,这半年多来,也一直记挂着在外的堂弟高桓和陆柬之,心里一直盼着战事能早些结束,他们早日平安回来。

    忽然听到这个消息,其中一桩挂念终于落地,洛神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等阿耶空了些,便和陆家商议婚事,可好?”

    高峤逗着女儿。

    “阿耶!我不嫁!”

    洛神脸庞红了,满是小女儿的娇羞之态。

    高峤望着她,笑而不语。

    洛神脸更红了。

    “不和阿耶说了!我瞧瞧菊阿嬷的药去!”

    她从坐榻飞快地起身,朝外而去。

    高峤含笑望着女儿离去的那抹纤纤背影。

    心底里,虽很是不舍让女儿出嫁,但迟早总会有这一天。

    不可能留她一辈子在身边的。

    好在陆柬之无论是人品、样貌,亦或才干,皆无可挑剔。

    把女儿的后半生交托给他,也算能放心。

    洛神面上还带余热,才行至书房门口,迎面就见阿七叔手中拿了一信,疾奔而入,神色惶急。

    阿七叔是高家的老人,历练老道,平日罕见这般失态的模样,人还没到门口,便高声喊道:“相公,不好了!许司徒方才急使人传信,六郎出事了!”

    一边说着,人已奔了进来,将信递上。

    六郎便是家中人对洛神堂弟高桓的称呼。

    洛神吃了一惊,停住脚步,回过头,见父亲已从坐榻迅速起身,接过信,拆开扫了一眼,脸色随之大变。

    “阿耶,阿弟怎的了?”

    洛神追问。见父亲沉默不语,立刻折回,从他手中夺过了信。

    信是当朝许皇后的长兄,司徒许泌的亲笔所书。

    许泌信中说,自己从去年为朝廷领兵平叛以来,竭诚尽节,幸不辱命,临川王叛军如今一路败退,已退守至庐陵,负隅顽抗,平叛指日可待。

    就在形势大好之际,出了一桩意外。

    具信前一日,叛军暗中集结,重兵压上,突袭了原本已被朝廷军夺回的安城郡。

    当时高桓正在城中,因守兵不足,且事发突然,救援不及,城池失守。

    他在突围之时,不幸被叛军所俘。

    临川王知他是高氏子弟,持以要挟,称要以豫章城换命。倘若不予,便拿他临阵祭旗,以壮军威。

    许泌在信中向高峤流涕谢罪,称自己有负高峤先前的所托。倘能救回高桓,本是不惜代价。只是此事实在事关重大,自己不敢擅作主张,特意送来急报,请高峤予以定夺。

    洛神惊呆,信从手中脱落,掉在了地上。

    高桓比洛神小了一岁,是洛神已故三叔父的独子。高峤将这个侄儿视为亲子般教养。他和洛神一道长大,两人感情极好。

    建康年轻一辈的士族子弟,多涂脂抹粉,四体不勤,不少人连骑马都害怕,更少有自愿从军者。

    高桓却与众不同,从小讲武,梦想以军功建功立业。去年北方战讯传来,洛神叔父高允带着堂兄高胤去往江北广陵筹军备战之时,他也要求同去。高峤以他年岁尚小为由,不许他过江,当时强行留下了他。

    不想随后,又爆发了临川王叛乱。他留下一封慷慨激扬的临行书,竟不辞而别,自己南下就去投奔许泌,请求参战平乱。

    许泌当时来信告知高峤,称自己不欲收留,但高桓执意不回建康。

    高峤无可奈何,当时只得拜请许泌对他看顾着些。许泌亦应允,道遣他于后方督运粮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