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赵祯指着苏锦哈哈大笑道:“讹上朕了。”

    ……

    苏锦出了宫来,急速找到晏碧云,将经过一说,晏碧云喜出望外,同时又很感动,她高兴的是苏锦最后提的要求,皇上虽不知道苏锦指的是谁家的女子,但既然金口一开,到时候也无法反悔;感动的是苏锦居然连前程都不屑一顾,只求和自己鸾凤和谐,这份真情才是最为难得。

    苏锦乘此机会大占了一轮便宜,晏碧云居然也没有斥之以大义,而是任君怜爱,只是紧守着最后一关。

    两人卿卿我我了半天,苏锦忽然一拍脑袋道:“差点把大事忘了,那粮食可是在庐州?”

    “是啊,匿在庐州东北的隐秘所在呢。”

    “这几日我可能要动身,一旦圣旨下来,不日我便要去扬州府,这五十万石粮食要运达扬州,碧云你怕是要辛苦一趟去庐州安排一下。”“那还用说?奴家的粮食除了奴家去,谁也找不着,也没人会承认;这事你就放心吧。”

    苏锦感激的拉着晏碧云的手道:“真是个贤内助,我怎么这么有福气呢?定是我前世敲烂了木鱼修来的。”

    晏碧云戳着他的额头道:“你呀,就会哄奴家,这回你把伯父大人气的够呛,回来后好好跟他赔礼。”

    苏锦道:“我帮他这么大的事,还不够诚意么?这差事可不易办,说老实话,我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晏碧云睁大眼睛道:“没底你还敢在皇上面前打包票?”

    苏锦道:“难道跟皇上说‘我不行,我没本事’么?便是硬扛着也要上啊,再说也不是一点把握没有,就凭我苏锦,出生入死,火里来水里去,多少也是个见过场面的,岂能畏难而退?”

    晏碧云噗嗤笑了,苏锦把胸脯子拍的砰砰响,那样子活像个大马猴,事已至此抱怨也没有用,苏锦便是一脚踏进火坑,自己也决不能任由他一个人煎熬,总之是生死一处了。

    ……

    第二日,朝廷便有了大动作,第一件事便是下诏废除了‘减餐令’,赵祯掩饰的很好,诏书上说,勤俭之行乃是出于自觉自愿,朝廷下诏书强令行减餐令,有违仁治之道,故而废除之,愿意坚持勤俭之行的百姓,各地官府在年底可拟奏名单报上,朝廷给给予褒扬。

    减餐令一废除,人人喜笑颜开,也打消了市面上对于减餐令的一些传言,虽然大饥荒的流言依旧悄悄传播,但很多人却是将信将疑了。

    第二件轰动朝野内外的事便是朝廷官价收买民间存粮的诏书下达,诏书上说,即日起到十一月二十这一个月内,凡是民间存粮超过五千石的商户或者富裕之家须得将多余粮食按照高于市价一成的官价粜与官家。

    在此期间,凡缴卖五千石的人家,可获当地州官亲书赠与的匾额一块;一万石以上者,除州官赠与匾额之外,家族中的男子可自动获得秀才资格,并获当地官学入学资格;十万石以上者赐九品官身,可在当地州府部门安插职务领取朝廷俸禄;三十万石以上者可获八品官身,并将享受候补官缺之资格;五十万石以上,赐举人出身,享受中举资格并允许参加下一年度礼部会试;百万石以上者赐同进士出身,与同科进士共享朝廷官缺之额,并由皇上亲自题赠《义商》匾额。

    但凡在十一月二十之后尚未主动缴粜者,超过期限,再粜者价格将为三百文一石,不享受任何嘉奖,十一月底朝廷将派有司稽核全大宋商户及富裕之家,若有私屯粮食不愿上缴者一律按宋刑统从重处置。

    一时间朝野纷纷,流言蜚语满天飞,有拍手称好的,有大叫荒唐的,有嗤之以鼻的,也有惊慌失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