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27年时,建虏和朝鲜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事,就是阿敏领军的,因此这一次,他也是熟门熟路。

    有可能是迫于皇太极入关所带来的赫赫武功,也有可能是阿敏知道粮食关系到后金实力能否快速增强,反正他是一心要在这事上立下显眼的功绩,因此一进入朝鲜,他就纵兵劫掠,使得朝鲜接壤辽东的地区顿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由于蝴蝶效应,原本要到1637年才有的第二次朝鲜战争,就提前到1630年爆发了。

    朝鲜仁宗听到急报后,大为恐慌,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

    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就眼下朝鲜的军力,是根本不可能打赢建虏的。唯一的指望,是希望原宗主国来救。

    至于之前不得已和建虏结盟,这事已经派了使者和大明解释过,也取得了崇祯皇帝的谅解。因此实际上,朝鲜和大明还是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

    可是,仁宗已经知道,毛文龙在去年被杀,大明最靠近朝鲜的军力已经陷入混乱。还有那个登莱巡抚袁可立虽然可恨,可确实有本事,却已辞官归去。就如今指望东江的明军来救,这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如果向建虏妥协的话,粮食从哪里来?朝鲜本身受灾严重,也缺粮啊!

    而且从情感上说,又要再一次向那些蛮夷妥协,这可真是奇耻大辱!

    仁宗一人想不出办法来,唯有召集他最信任的三个大学士来商议军情。

    没过多久,在原本历史上被称为“三学士”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便奉召赶到。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建虏已经入侵了大明京畿之地后凯旋。这一方面是明人不会主动告诉他们,而他们自己又离得远,不可能这么快知道。另外一方面,阿敏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也没提这事。

    这三人同样拿不出有效的手段,至于建议仁宗亲征建虏,反击侵略的事儿,只是露个口风便被仁宗否决了。

    商量不出好办法,仁宗便只好下令敷衍建虏,同时让各地抵抗,并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派人向大明求援。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