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辅温体仁的配合下,一条条都形成了圣旨,从紫禁城传了出去。

    第一道圣旨,封延绥巡抚洪承畴为归化总督,总领草原军政大权。收编牧民,整顿军备,选址筑城。其中之一处是皇帝御笔所定,即为包头一定要有一城。

    此时的包头,还是个自发聚集起来的小镇而已,多是矿工匠铺聚集。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自然知道这里矿产极其丰富,没有不占的道理。为此,还特旨水泥厂去草原设了分厂。

    第二道圣旨是给三边总督杨鹤的。让他把灾民组织起来尽快送往归化城,由归化总督安排开荒河套平原。同样的圣旨,也发给了宣大总督、山西巡抚,让他们这边也同样把灾民组织起来输往草原。

    第三道圣旨是给辅臣薛国观的,让其巡查各地,组织粮草输送往草原。

    可以说,这前面几道圣旨,几乎是动员了大明所有北部的人力物力,准备进行河套平原的大开发。

    不过就算这样,形势也还是比较严峻的。

    第一,草原没有城墙,虽然河套地区已经没有大的蒙古人势力,但不能保证远离河套的蒙古人势力大涨之后,看到河套开垦出来后的富饶而觊觎。因此必须把大明势力再往远处扩张,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套会一直处在战备之中。

    第二,粮食是个大问题,在河套开垦有收获之前,虽然有缴获的粮草,有缴获的牛马羊,可相比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大部分粮食都要靠内地输送。这也将极大地考验大明的后勤能力!但是,这时候大明最缺的,其实就是粮食!

    第三,还是一个民族问题。如今归化治下,大部分还是蒙古人。他们对流贼当初侮辱他们战死族人尸体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不解决这个问题,内部无法安稳。

    为此,王嘉胤和王自用的首级被送回归化城,而蒙古族出身的满桂也被派往草原担任洪承畴的手下大将。至于那两个左翼大总管虎鲁克塞桑和塔什海塞桑,则被留在了京师,让他们在京营新任总戎祖大寿的麾下担任骑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