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之前的四个问题,都是要求许秋在文章中做出对应修改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不需要修改正文,直接在回复信中回答即可。

    比如,有一个审稿人问道:“这种材料在常规溶剂中的溶解度怎么样?”

    许秋记得他在正文中,关于材料溶解性能是有相关的介绍的。

    他找了找,果然在正文材料合成部分,有写道:“P2FBT4T-2OD材料在氯仿、氯苯、二氯苯等溶剂中具有优秀的溶解性能。”

    这类的问题就没有太多价值。

    审稿人问了出来,很大的可能性是他没有注意到文章中的细节。

    但也不能怼人家,许秋还是先感谢了对方的意见,然后把文章中对应的原文引用到了回复信中。

    ……

    处理完审稿人的意见,还有最高效率的更新,以及材料更名的问题,也是需要说明一下的。

    这两点,许秋直接写在回复信的最前面,告知编辑:

    “我们在文章投稿期间,器件的最高效率进一步的提高至88.88%(高亮标注),同时我们决定把P2FBT4T-2OD这种材料命名为PCE11。”

    效率的具体数值,他在现实中还没测出来,索性就先随便填了一个,用高亮标出,之后再改。

    当然,对应的文章正文中也要改,不过他没打算大改。

    他准备把今天要做的器件,也就是预期超过11%的效率数据,单独列出来。

    也就是在原先的光电性能参数表格中新增一行,把最高效率填写进去。

    同时,声明是投稿后单次实验中得到的最高结果,这样就不用进行重复性实验了。

    毕竟,按照AM的要求,要重复做五批、十批以上的器件,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除非动用模拟实验室。

    但许秋比较谨慎,他觉得模拟和现实分的清楚一些比较好,不想把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实验数据,直接用于现实。

    因为用一次,就会用第二次。

    这种事情做的多了,日后会有潜在的风险。

    要是被人发现了异常,解释起来,总不能说自己在梦中做的实验吧。

    至于材料名称的变更,也是比较麻烦的,正文文本部分、图表之类的,都要随之更改,统一变为PCE11。

    他把能改的部分都改掉,不能改的就先标高亮。

    ……

    大致写好了意见回复,许秋看了下时间,离退火结束还差十分钟左右,便和陈婉清交流道:

    “学姐,怎么样,审稿人的意见看完了,有没有什么感受。”

    “这篇AM稳了啊,你收到的意见,都很好改,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建议直接发表的。”陈婉清羡慕道:“想想我投出去的文章,都是命运多舛呐。”

    “是吧,”许秋摸了摸头,笑着说道:

    “对了,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审稿意见要求补充实验操作部分描述的。”

    “唔……”陈婉清思索片刻,说道:“他们多半也是想做类似的研究吧,你的实验操作部分是怎么写的呀?”

    “我就是写了下整个实验的流程,不过具体的细节,比如喷涂、加热基片这类的,没有展开讲,”许秋说完,又补充了一句:

    “我看其他人也是这样写的。”

    “嗯嗯,这倒也正常,”陈婉清点点头道:

    “想要把整个实验过程用文字描述出来,也不现实,你就按自己的思路写吧,尽量详细些,如果真的有人感兴趣的话,之后会给我们发邮件询问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