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严虎他们开发出来了一种名为ITIC2的材料,和许秋设计的ITIC-Th分子结构一样,并抢先发表。

    两个课题组之间也算是有来有往。

    不过,ITIC-Th的工作被抢,对许秋和韩嘉莹来说,基本上是无关痛痒,当时他们本来就有些头疼手里的工作太多,严虎刚好帮忙“减负”了。

    而严虎的PCE11工作被抢,就有些伤了,毕竟那个工作可是许秋的第一篇大满贯文章,而且未来这篇文章被引用次数有望破百,可以称得上是一篇代表作。

    现在严虎这篇AM文章,是针对PCE11材料的改进。

    或许是出于某种考虑,严虎他们并没有把这种材料的本体称为PCE11,而是按照自己的命名方式进行命名,也就是PBTff4T-2OD。

    改进的主要目的是让PCE11给体材料,与他们开发的ITIC2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相匹配。

    原先的PCE11是针对于富勒烯体系而设计的,因此是窄带隙、高结晶性的材料,和ITIC2材料并不适配。

    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其禁带宽度,同时降低其分子的结晶性。

    严虎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在PCE11中塞入一个双氟取代的苯环(B),也就是将给体材料主链的分子结构从“-T-BT-T-T-T-”变更为“-T-BT-T-B-T-T-”。

    基于这个思路,他们一共开发了两种新材料,分别命名为PTFB-O和PTFB-P,前者插入的苯环上两个氟原子是邻位取代的,而后者是对位取代的。

    结果表明,两种给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均被成功的拉升到1.8电子伏特左右,和ITIC2形成互补的光吸收,以及相互匹配的HOMO/LUMO能级。

    不过,基于PTFB-O和PTFB-P的电池器件性能有非常大的差异。

    PTFB-O:ITIC2的体系,效率可以达到11.3%,而PTFB-P:ITIC2体系的效率仅为6.89%。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严虎他们进行了光源GIWAXS,DFT模拟等分析手段。

    和徐正宏那篇NC文章有些类似,严虎他们认为也是分子构型方面的原因。

    PTFB-O稳定的构型中,两个带有侧链的噻吩单元上的侧链位于同一侧,也就是形成类似于一个“U”型的结构,这种分子结构的规整程度不高,材料的结晶性因此受到了抑制。

    PTFB-P稳定的构型中,两个带有侧链的噻吩单元上的侧链位于不同侧,最终形成类似于一个“一”字型的结构,这种分子结构的规整程度很高,材料的结晶性与PCE11相当,属于高结晶性给体材料。

    他们整体的故事线,大致是分子结构的细微调整,改变了分子构型,进而改变材料结晶程度,对给受体共混形貌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器件性能上的差异。

    严虎的这个结论在ITIC系列,乃至IDTBR系列非富勒烯受体中,还是有一定的泛用性的,即这些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更加偏爱结晶性稍差的给体材料。

    包括之前学姐的IEICO体系,选择便是传统的PCE10;

    徐正宏的IDTBR体系,同时用了PCE10和PCE11,也是前者的性能更好一些。

    除了马薇薇、徐正宏、严虎的三篇文章外,其他的工作,就没有太值得注意的了,许秋看了以后收获都不大。

    现在很多课题组也开始基于ICIN端基,合成类IT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性能好的,新意高的,或是故事讲得好听的,文章发的就好一些,反之,文章就差一些。

    考虑到当下ITIC的热度,许秋便到wos网站查看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