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那篇ITIC的AM文章,发现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的标识依然存在。

    而且现在的实时引用次数已经超过了100次,达到了惊人的117次。

    扣除掉自己课题组自引的20多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文章他引数量已经接近100次了,还是非常强的。

    这篇工作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成为千次引用级别的文章,不过估计要等几年,毕竟有机光伏领域的盘子有些小,热度不算高。

    要是放在石墨烯之类的热门领域,取得与“开发出ITIC材料”相当的学术成果,估计过不了两年就能达到千次引用。

    其实,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许秋转行到锂电之类的应用型领域,或者石墨烯这种热门的科研领域,是比有机光伏更有“钱途”或是前途的。

    不过,他还是选择暂时坚持有机光伏领域。

    一方面,他毕竟还是学生,转领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

    另一方面,他在有机光伏领域有着大量的积累,现在已经成为了走在最前面的一小撮人。

    如果更换领域的话,就需要放弃这一切,重头开始。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再考虑其他。

    虽然冷门领域相对困难了一些,但未尝就不能逆袭。

    周五一早,许秋刚走出寝室门,正打算去和韩嘉莹一起早锻,就接到了魏兴思的电话。

    魏兴思开门见山的说道:“刚收到邮件,《自然·能源》的文章被正式接收了!”

    许秋淡定的回应了一句:“好啊。”当然,他的内心其实也是有些小激动的。

    之前虽然觉得这篇《自然·能源》文章大概率没什么问题,但没有被正式接受,心里总是悬着的,担心出现什么状况,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

    这篇《自然·能源》的发表,不仅是许秋突破了自我的极限,也带着魏兴思一起跨过AM、EES这个档次,达到了正统的《自然》大子刊的档次。

    现阶段,《自然·能源》的实时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42左右,甚至还超越了38左右影响因子的《自然》主刊。

    从影响力和关注度来看,《自然》大子刊与《自然》主刊虽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其实并不算大。

    毕竟《自然》大子刊创刊的初衷,就是因为科研圈里细分领域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多,而《自然》主刊每年只能收录1000篇左右的文章,很多高档次的,具有开创性的文章,只是因为研究领域比较冷门,才被划分调剂到对应的《自然》子刊中。

    换言之,《自然》大子刊的诞生,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高档次科研工作数量和CNS收录文章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可以用网文领域进行近似的类比。

    起点男频有都市、玄幻、奇幻、仙侠、科幻、武侠、军事、现实、历史、体育、悬疑、轻、体育、游戏等类目。

    其中,都市、玄幻等属于比较热门的类目,而悬疑、现实、军事等属于比较比较冷门的类目。

    月票总榜前十相当于发表《自然》,各个类目月票榜前十相当于发表《自然》子刊。

    热门类目下的月票榜前十,不比月票总榜前十差太多,对应于《自然》大子刊。

    而冷门类目下的月票榜前十,可能和月票总榜前十差距就比较大了,对应于《自然》的普通子刊。

    当然,这只是近似的类比,因为文章是不能同时发表在《自然》和它的子刊上的,而网文榜单可以双榜齐上。

    魏兴思在电话中,继续说道:“邮件我已经转发给你了,发表一篇《自然》大子刊,值得庆祝一下,今天刚好是周五,晚上我带你们出去吃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